福建連城:北團電力希望小學“小廚娘”樂做清明粄(圖)
摘要:國家旅游地理福建龍巖3月18日訊(通訊員 鄒善水 江莉) 3月17日下午,去福建連城縣北團鎮(zhèn)小遊。
國家旅游地理福建龍巖3月18日訊(通訊員 鄒善水 江莉) 3月17日下午,去福建連城縣北團鎮(zhèn)小遊。走進北團電力希望小學,看到鄉(xiāng)村少年宮美食小組的12位“小廚娘”,在快樂地跟老師學做清明粄。
清明時節(jié),祖國各地都有做又香又軟的清明粄習俗。“清明粄俗稱青粄、艾粄,吃了可以祛濕補氣。同學們要傳承閩西客家傳統(tǒng)文化,在吃清明粄時要細細品味中華民族獨特的清明節(jié)文化”。江莉、羅素萍兩位老師邊指導“小廚娘”快樂地做清明粄,邊融入中華民族的清明文化教育,寓教樂學。
“吃清明粄是我們祖國各地流傳數(shù)百年的文化習俗。清明時節(jié),細雨紛紛,人體濕氣重,而此時也是艾草、苧葉等最鮮嫩的時候,客家人就會到野外踏青,采摘鮮嫩的艾葉、苧葉、魚腥草等青草回來,洗靜晾干之后,清水煮軟搗爛,拌在糯米粉或粘米粉中揉搓成團,加餡做成各種形狀的青粄,放進鍋里蒸熟,就成了散發(fā)著濃濃青香的客家美食清明粄”。江莉、羅素萍兩位老師深入淺出地既講授做清明粄的原料與方法,又傳授做清明粄的手藝。
校長吳開烈介紹,連城縣北團電力希望小學鄉(xiāng)村少年宮美食小組的12位“小廚娘”,來自四年級2班,在老師的指導下,識別并事先采摘來艾草,做好充分準備?,F(xiàn)場看到,“小廚娘”們你剁餡,她搓皮,秩序井然,專注地參與每一個制作程序。瞧!柯俊熙同學的模坯做得均勻圓潤;童楚雯同學的清明粄花邊捏得很精致。成型,蒸制......孩子們在活動實踐中既掌握了清明粄的制作方法,也品味了動手學藝的快樂!
福建連城縣北團電力希望小學“小廚娘”樂做清明粄。
福建連城縣北團電力希望小學“小廚娘”樂做清明粄。
福建連城縣北團電力希望小學“小廚娘”樂做清明粄。
福建連城縣北團電力希望小學“小廚娘”樂做清明粄。
福建連城縣北團電力希望小學“小廚娘”樂做清明粄。
福建連城縣北團電力希望小學“小廚娘”樂做清明粄。
責任編輯:吉中君
網(wǎng)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