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市明清皮影藝術博物館刻皮影
摘要: 1月7日,在陜西西安明清皮影藝術博物館,一名前來參觀的小女孩拿起一幅先前雕刻好的皮影骨架。
1月7日,在陜西西安明清皮影藝術博物館,一名前來參觀的小女孩拿起一幅先前雕刻好的皮影骨架。
王可是一名皮影雕刻師,目前在西安市明清皮影藝術博物館從事修補維護舊皮影和文物講解等工作。他2000年入行,學藝8年,至今仍堅持用手工方式雕刻制作皮影。
陜西皮影用秦川牛皮為原料,經過制皮、過稿、雕刻、上色、熨平、裝訂、聯結等24道工序制作而成。皮影戲俗稱“燈影子”,是我國民間廣為流傳的傀儡戲之一。
新華社記者 魏翔 攝
1月7日,在陜西西安明清皮影藝術博物館,一名前來參觀的小女孩被王可現場制作皮影吸引,駐足觀看。
王可是一名皮影雕刻師,目前在西安市明清皮影藝術博物館從事修補維護舊皮影和文物講解等工作。他2000年入行,學藝8年,至今仍堅持用手工方式雕刻制作皮影。
陜西皮影用秦川牛皮為原料,經過制皮、過稿、雕刻、上色、熨平、裝訂、聯結等24道工序制作而成。皮影戲俗稱“燈影子”,是我國民間廣為流傳的傀儡戲之一。
新華社記者 魏翔 攝
1月7日,在陜西西安明清皮影藝術博物館,王可站在一幅展出的皮影文物前。
王可是一名皮影雕刻師,目前在西安市明清皮影藝術博物館從事修補維護舊皮影和文物講解等工作。他2000年入行,學藝8年,至今仍堅持用手工方式雕刻制作皮影。
陜西皮影用秦川牛皮為原料,經過制皮、過稿、雕刻、上色、熨平、裝訂、聯結等24道工序制作而成。皮影戲俗稱“燈影子”,是我國民間廣為流傳的傀儡戲之一。
新華社記者 魏翔 攝
1月7日,王可在陜西西安明清皮影藝術博物館雕刻制作皮影。
王可是一名皮影雕刻師,目前在西安市明清皮影藝術博物館從事修補維護舊皮影和文物講解等工作。他2000年入行,學藝8年,至今仍堅持用手工方式雕刻制作皮影。
陜西皮影用秦川牛皮為原料,經過制皮、過稿、雕刻、上色、熨平、裝訂、聯結等24道工序制作而成。皮影戲俗稱“燈影子”,是我國民間廣為流傳的傀儡戲之一。
新華社記者 魏翔 攝
1月7日,在陜西西安明清皮影藝術博物館,王可拿起雕刻制作皮影用的刻刀。
王可是一名皮影雕刻師,目前在西安市明清皮影藝術博物館從事修補維護舊皮影和文物講解等工作。他2000年入行,學藝8年,至今仍堅持用手工方式雕刻制作皮影。
陜西皮影用秦川牛皮為原料,經過制皮、過稿、雕刻、上色、熨平、裝訂、聯結等24道工序制作而成。皮影戲俗稱“燈影子”,是我國民間廣為流傳的傀儡戲之一。
新華社記者 魏翔 攝
責任編輯:馬新
(原標題:陜西西安:博物館里刻皮影)
網友評論